羚羊角的功效:
1、平肝熄风:羚羊角减寒,入肝、心、肺经。主泻肝火,清心肺。肝主风,开窍于目而藏血,所以为平肝熄风之要药。可用予肝阳上亢,头目眩晕,及肝风内动,惊痫抽搐等病痛。
2、清热镇惊:本证多见予温热病后,邪热炽盛所致。高热烦躁,神昏谵语,痉厥,口渴唇焦,以及小儿热盛惊厥,可首选本品清热解毒,镇痉安神。
3、凉血解毒:本证多见于温热病,热入营血所致热盛动血,症见:身体壮热,躁扰不安,甚或昏狂谵妄,斑疹紫黑或吐衄便血,舌质深绛。可首选本品清热凉血解毒化斑。《本草再新》:“去瘀疮血,生新血,降火下气,止渴除烦。
4、散血解毒:多用痈肿疮毒血热毒盛者,可由于外感六淫,或过食膏梁厚味,内郁湿热火毒,引起毒邪壅聚,致使营卫不和,经络气血凝滞不通所致。症见;身寒热,痈疮处局部焮红肿痛,口渴饮冷、小便黄赤,大便秘结,溃后脓血稠黄,舌质红苔黄.脉数。可选用本品清热凉血解毒。
5、鉴别应用:羚羊角与石决明均为介类药物,均能平肝潜阳,镇惊熄风,明目,石决明泻肝火不如羚羊角,但能补肝阴,清肺热,可治骨蒸劳热。羚羊角主泻肝火,兼清心肺,散血解毒,可治热毒血瘀发斑,痈肿疮毒。
羚羊角的作用:
1、对中枢的作用:腹腔注射羚羊角醇提取液及注射液,均能使小鼠的自发活动减少。其外皮浸出液能降低小鼠朝向性运动反应,并可使巴比妥及乙醚麻醉的诱导期缩短。显著降低对五甲烯四氮唑,士的宁,电休克的敏感性,却不导致肌肉松驰,煎剂能降低咖啡因所致蟾蜍及小鼠的惊厥率,并增高恢复率,但对士的宁所致惊厥则无效。
2、解热作用:羚羊角煎剂给人工发热兔灌服48毫升/公斤,给药2小时后体温下降,6小时后逐渐恢复正常。
3、对循环系统作用:本品煎剂2毫升/公斤静注,使麻醉猫血压下降。煎剂或醇提取液,小剂量使离体蟾蜍心脏收缩加强,中等剂量可致心传导阻滞大刘量则引起心率减慢,振幅减小,最后心跳停止。
配伍应用】
1、配钩藤:二药均能凉肝熄风,清热定惊,相须配用,其效较强,可治疗温热病壮热、神昏,手足抽搐及小儿痫证。
2、配石决明:二药皆能平肝熄风,羚羊角清肝火力强,石决明潜肝阳为胜。两药相须为用,有较强的清肝熄风之功效,常用于治肝火上亢及肝阳浮越头痛,头晕。
3、配夏枯草:二药均能清肝火,羚羊角咸寒入血分,能平肝熄,夏枯草盖寒入气分,兼散肝气郁结。两药配用可治肝阳上亢,肝火内盛的头痛、头晕、目赤等症。
4、配生石膏:羚羊角咸寒,咸能泻下,寒能清热,所以能清热凉血解毒,生石膏辛甘大寒,可清泻阳明之邪热,两药相配清气血实热而解毒。常用于治温热病壮热发斑,神昏谵语等症。
羚羊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。赛加羚羊栖息于荒漠及半荒漠的开阔地区,在我国公分布于新疆北部的边境地区。
全年均可捕获,捕得后,将角从基部锯下。削成薄片,或磨民粉末。野生赛加羚羊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严禁捕猎。
羚羊角呈长圆锥形,略呈弓形弯曲,约长15至33厘米,类白色或黄白色,基部稍呈青灰色。嫩枝透视有“血丝”或紫黑色斑纹,光滑如玉,无裂纹。除尖端部分外,有10至16个隆起环脊,间距约2厘米,用手握之,四指正好嵌入凹处,习称“握之合把”。基部直径3至4厘米,内有坚硬的角柱,习称“骨塞”,长约占全角的1/3至1/2,表面有突起的纵棱与其外面角鞘内的凹沟紧密嵌合,从横断面观察呈结合部呈锯齿状,对光透视,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直通角尖,习称“通天眼”。质坚硬。气无,味淡。
以质嫩、色白、光润,有血丝裂纹者为佳。
羚羊角补充信息:1. 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羚羊角片、羚羊角粉,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,密闭。置阴凉干燥处,防蛀。
2. 羚羊角为名贵药材。今多用同科动物藏羚羊及黄羊的角,作为羚羊角的代用品。
羚羊角适合人群: 脾虚慢惊禁服。
羚羊角食疗作用: 羚羊角味咸、性寒,归肝、心经
质重镇降;具有清热镇惊,平肝熄风,明目退翳,凉血解毒的功效
主治热病高热烦躁,神昏谵语,痉厥抽搐,小儿惊风,癫痫发狂头痛眩晕,目赤翳膜,热毒下血,斑疹,疮毒。
羚羊角做法指导:1. 温热病高热烦躁,神昏谵语,痉厥抽搐者,可与钩藤、菊花、生地、竹茹等配伍。
2. 肝火上炎,目赤肿痛羞明者,可与龙草、黄芩、栀子、草决明等到相伍。
3. 肝火上冲,胃气不降,卒然吐血者,可与大黄、肉桂配伍。
使用提示:内服:煎汤,1.5至3克,宜先煎2小时以上;研末,每次0.3至0.6克;或磨汁,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汤或磨汁涂敷;或研末调敷